大会日程及报告人
大会日程:
11月1日 | 11月2日 | 11月3日 | 11月4日 | |
上午 | 报到 | 开幕式、大会报告 | 分会场报告 | 离会 |
下午 | 报到/会员日活动 | 分会场报告 | 大会报告、闭幕式 | |
晚上 | 报到 | 研究生论坛 |
会员日活动:
序号 | 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M1 | 钱 前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历程 |
M2 | 陈学伟 | 四川农业大学 | 水稻与病原菌的斗争与病害防控 |
M3 | 储成才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 |
大会报告:
序号 | 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P1 | 胡培松 | 中国水稻研究所 | 水稻品质遗传改良 |
P2 | 李立会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小麦-冰草属间远缘杂交及其新种质创制 |
P3 | 王二涛 |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| 植物-微生物共生的机理和应用 |
P4 | 马峙英 | 河北农业大学 | 棉花优质高产多抗育种分子基础 |
P5 | 刘忠松 | 湖南农业大学 | 油菜研究60年 |
P6 | 李召虎 | 华中农业大学 | 棉花化控栽培—植物激素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的成功案例 |
P7 | 赖锦盛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生物育种进展 |
P8 | 张卫建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国家粮食安全与农田减排固碳的双赢策略 |
P9 | 邓兴旺 |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| 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|
分会场1:作物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(目前以姓氏拼音为序)
序号 | 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1 | 安学丽 | 北京科技大学 | 利用CRISPR/Cas9技术挖掘玉米核雄性不育基因及机理解析 |
2 | 董朝斌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株型之体节发育调控机制 |
3 | 董小鸥 | 南京农业大学 |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中进行DNA片段定点插入 |
4 | 韩方普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小麦抗条锈及赤霉病新基因挖掘与利用 |
5 | 蒋立希 |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| 油菜杂种优势基因组选择育种 |
6 | 康 雷 | 湖南农业大学 | 芥菜驯化与多样化的基因组解析 |
7 | 李朝霞 |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| 内质网胁迫响应和RNA可变剪切在玉米耐热中的作用 |
8 | 梁成真 |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| 棉花Beauty Mark生物学功能与育种应用 |
9 | 毛东海 |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 | 水稻高产、稳产的关键基因挖掘与遗传机制解析 |
10 | 倪中福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多倍体小麦进化和驯化的分子基础 |
11 | 钦 鹏 |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| 水稻耐高温的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 |
12 | 任玉龙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水稻谷蛋白转运的分子调控网络 |
13 | 沈荣鑫 | 华南农业大学 | 籼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关键性状的遗传机理 |
14 | 王道文 | 河南农业大学 | 小麦优质、耐逆等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改良研究 |
15 | 王际睿 | 四川农业大学 | 小麦穗发芽抗性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 |
16 | 徐 洁 | 四川农业大学 | Mutation of RNA N6-methyladenosine methyltransferase confers enhanced drought tolerance in maize |
17 | 姚颖垠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|
18 | 易可可 |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| 磷素养分高效 |
19 | 张爱民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基因编辑创制小麦矮秆新材料 |
20 | 周 海 | 华南农业大学 | 水稻不育起点温度调控的机理研究 |
分会场2:作物种质资源与种业创新(目前以姓氏拼音为序)
序号 | 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1 | 陈庆山 | 东北农业大学 |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特异种质的筛选、鉴定与功能性研究 |
2 | 陈绍江 | 中国农业大学 | 跨作物通用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|
3 | 邓华凤 |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谈我国水稻的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 |
4 | 胡凤益 | 云南大学农学院 | 粮食作物多年生化(Perennilization)及应用 |
5 | 孔令让 |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| 小麦近缘植物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 |
6 | 林忠旭 |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| 我国棉花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与遗传改良机制 |
7 | 刘 杰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小麦热胁迫响应的分子开关 |
8 | 宋伟彬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籽粒相关性状遗传基础解析 |
9 | 汤继华 | 河南农业大学 | 玉米C型胞质不育机制研究与不育化制种技术应用 |
10 | 汤 沙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基于种质资源的谷子功能基因发掘 |
11 | 王建龙 | 湖南农业大学 | 水稻镉低积累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 |
12 | 王幼平 | 扬州大学 | 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油菜新种质 |
13 | 伍晓明 |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| 油菜现代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基础 |
14 | 阎 哲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结合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探究大豆根瘤的发育机制 |
15 | 杨玉花 | 山西农业大学 | 大豆杂交种选育与分子聚合育种 |
16 | 杨仲南 |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创制 |
17 | 叶楚玉 |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 | 稗属植物环境适应性基因组演化机制 |
18 | 余 泓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水稻产量核心要素协同调控的分子机制解析 |
19 | 赵久然 |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| 创制新一轮优新种质亲本自交系,培育系列优良杂交玉米新品种 |
20 | 周美亮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荞麦属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|
分会场3:绿色丰产高效栽培与乡村振兴(目前以姓氏拼音为序)
序号 | 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1 | 王 东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 小麦水肥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|
2 | 曹凑贵 | 华中农业大学 | 水稻生产碳中和及低碳稻作体系 |
3 | 曾勇军 | 江西农业大学 | 双季优质稻品质形成特征及栽培对策 |
4 | 程方民 | 浙江大学 | 温氮互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生态生理特点 |
5 | 郭文善 | 扬州大学农学院 | 稻茬小麦高产高效途径与关键技术 |
6 | 刘正辉 | 南京农业大学 | 水稻冠层结构性状的发掘与应用 |
7 | 任万军 | 四川农业大学 | 四川弱光条件下稻米品质形成及栽培调控 |
8 | 唐启源 | 湖南农业大学 |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|
9 | 唐湘如 | 华南农业大学 | 香稻增香增产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 |
10 | 王克如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 |
11 | 王 群 | 河南农业大学 | 气候变暖下升温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|
12 | 吴存祥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黄淮海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|
13 | 吴文革 |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| 江淮水稻丰产优质协同栽培原理与技术关键 |
14 | 杨武德 | 山西农业大学 | 黄土高原麦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因子高光谱响应机理和定量监测 |
15 | 于海秋 | 沈阳农业大学 | 东北花生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调控与应用 |
16 | 张吉旺 | 山东农业大学 |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群体特征及其栽培调控途径 |
17 | 张旺锋 | 石河子大学 | 膜下滴灌棉花高产水氮高效利用的根冠基础 |
18 | 赵 闯 | 中国农业大学 | 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 |
19 | 赵全志 | 贵州大学 | 江淮北部新型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|
20 | 周于毅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生物调控技术研究 |
分会场4:信息与智慧农业(目前以姓氏拼音为序)
序号 | 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1 | 程 涛 | 南京农业大学 | 多尺度作物生长光谱感知与普适性建模技术 |
2 | 董大明 |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农田土壤的现场高灵敏激光光谱传感技术 |
3 | 甘祥超 |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| 水稻群体结构变异关联分析方法学研究 |
4 | 高志强 | 湖南农业大学 | 智能化植物工厂 |
5 | 贡 亮 |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| 自动驾驶农机人工智能芯片开发与应用 |
6 | 郭伟龙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小麦育种材料的基因组资源解析及数据库建设 |
7 | 郭子龙 | 福建农林大学 | uORF变异和表型组学助力作物智能设计育种 |
8 | 李 林 | 华中农业大学 | 玉米生物大数据与智能育种初探 |
9 | 郑会芳 | 河南科技学院 | 基于整合分析的区域尺度玉米水分生产力评价及其驱动因素解析 |
10 | 刘良云 |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| 叶绿素荧光遥感原理与农业应用 |
11 | 刘秀位 |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| 田间作物根系原位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|
12 | 罗忠奎 |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| 迈向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的农田管理 |
13 | 尚书旗 |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| 作物生态系统下的智能农机化 |
14 | 王喜庆 | 中国农业大学 | 能观察的表型机器人 |
15 | 王向峰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多组学数据关联分析挖掘玉米抗逆基因 |
16 | 王自奎 | 兰州大学 | 粮草畜耦合系统模拟 |
17 | 徐辰武 | 扬州大学 | 作物杂交种精准育种的多组学方法研究 |
18 | 徐云碧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大数据与智慧育种 |
19 | 章元明 | 华中农业大学 | 作物种业优异基因挖掘方法学研究的新进展 |
20 | 周 鹏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作物顺式调控元件的挖掘和利用 |
重要日期
报名截止日期:2023年10月20日
注册费优惠截止日期:2023年8月31日
摘要提交截止日期:2023年10月15日
墙报提交截止日期:2023年10月20日
研究生报告提交截止日期:2023年10月10日